黄家医圈的伦理
在“医圈”的传承中由于认识世间万事万物和人体疾病均以“圈”来定位,故称之为“医圈”;医系家传,故名“黄家医圈”。“黄家医圈”的理论核心由三部分组成,即:“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五诊合参论治”和“分圈施治”原则。
“黄家医圈”内容包括:“内外八圈”、“观病八圈”、“识病八圈”、“治病八圈”、“内外合一论”、“五诊合参论”、“分圈施治论”、“肿瘤诊治论”及其他。
植物王国的精灵之气,千年传世的神秘之学。
圈论医道的成功实践,哲学生命的高度融合。
“黄家医圈”(以下简称“医圈”)是黄氏祖先以“天地八字”和“生命八字”为基础,以天人合一的全息观为指导,创立了一整套防病、治病的医学理论。黄氏祖先在社会实践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不断地总结自己和民间防病治病的经验教训后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独特而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也就是生命过程中的“和存”、“助和存”、“离杀”、和“反离杀”、“相称”和“转归”的理论体系。“医圈”理论的实践,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医圈”的哲学思想。是哲学与生命结合的典型范例。
“天地八字”是“医圈”的宇宙认识观,“生命八字”是“医圈”的生命认识论,二者的完美结合,组成“医圈”的总纲和架构。
“医圈”的理论核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内外和一”的整体观念,“五诊合参论治”和“分圈施治”的原则。
一、 内 外 合 一
内外合一,命为整体;
和存有缘,离杀有因。
“医圈”把个体生命的“和存”(自存、相存、桥存)及其与宇宙相存、依存、桥存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称”关系和“离杀”(自杀、相杀、桥杀)的关系,称为“命三关”。“医圈”视“命三关”为生命三个方面的统一体,称之为“内外合一”。“医圈”又把生命的存在按照一定的范畴划分为“内八圈”和“外八圈”。论治中的“五诊合参论治”和医治中的“分圈施治”的原则,都以“内外合一”理论作为基础。
“医圈”强调在治疗时就要重视整体,立足“病圈”,调整“各圈”的内部与内部,外部与外部以及“内外圈”之间的相互关系,促其正常运转,维持生命的延续和个体生命的生态平衡。这就是“医圈”的“和存”、“相称”、“离杀”相互转化的观点。
“内外合一”观念是医圈的指导思想,“内外八圈”是医圈的总纲。总纲指导下分属的任何“一圈”都是对“内外八圈”内容的具体分述或补充。在总纲指导下的“五诊合参论治”和“分圈施治”,就是“医圈”的中心内容。医圈的“内外合一”强调个体生命与“内外八圈”的和存、相称及离杀、转归的关系;解释物质、精神和性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必然联系,明确指出生命只有依存于“内外八圈”才能生存的规律,同时,指出生命运转的客观规律,就是:个体生命不“归中”是暂时的,“归中”是绝对的。
二、“ 内外八圈”之间的关系
“外八圈”是生命的外部因素,是生命生存的条件。“外八圈”为:天时圈、空时圈、地时圈、人时圈、命时圈、理时圈、家时圈、医时圈。
“内八圈”是生命的内部因素,是生命存在的根据。“内八圈”为:气血圈、运化圈、肾水圈、异九圈、位八圈、命源圈、经络圈、生死圈。
“外八圈”是“内八圈”存在的形式,“内八圈”是“外八圈”存在的内容,“内八圈”与“外八圈”互相依存,互为表里。
由个体生命的外部因素组成的“圈”称为“外圈”。“外圈”的范围是从个体生命的表面到无限的空间,其内涵是指生命在存亡过程中的三个方面:一是生命对“外八圈”直接或间接的“和存、“相称”与“离杀”。二是生命对“外八圈”的依附关系,即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三是“外八圈”中各“圈”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生命的“和存”、“相称”与“离杀”产生的影响。
由个体生命组成的圈称为“内圈”。“内圈”的范围是从个体生命的表面到生命的中枢,其内涵是个体生命生存过程中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和存”、“相称”、“离杀”、以及“助和存”、 “助相称”、“反离杀”。其变化关系:一是指生命自身对“内八圈”的反应力、调节力、修复力。二是指“内八圈”对生命的依附性。三是指“内八圈”之间在“和存”、“相称”和“离杀”条件下的直接或间接的生理、病理关系。
命与“内外八圈”的关系是生命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必然联系和生命过程中的“和存”、“相称”、“离杀”以及“助相称”、“反离杀”的关系。故“医圈”指出:
命受制于内外八圈,内外和存而生,
内外离杀而亡。生在内圈,死于外圈。
临床上,“内外八圈”是医圈的纲,医圈在实践中通过“五诊合参论治”、“分圈施治”的原则进行保健和治疗,其满意的效果已经显示出内外合一,命为整体的巨大潜力。医圈要求医生必须认识生命与“内外八圈”的关系,知道各圈“和存”或“离杀”的关系。各“圈”内部的不断变化与反应,就是生命在“圈内”的“和存”、“离杀”、“相称”的运动和变化,医圈正是从这些变化的现象中去寻找生命的实质和规律,以争得生命的“和存”条件,排除离杀生命的因素,保障生命正常的“和存”与“相称”。
医圈依据“内外八圈”的和存、相称和离杀关系,把人体生命的健康、保健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看成是与天地间万物相联系的统一体。实践证明,人类至今在医学上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只不过是促使生命“内八圈”依存于“外八圈”多运转几圈而已,根本无法拒绝个体生命的“转归”。任何人寻求长生不老的企图注定是徒劳的。有生就有死,寿终正寝,击缶而歌。
三、五 诊 合 参 论 治
医圈的“五诊合参论治”中的“五诊”是指眼、耳、鼻、口、手在论治疾病中的作用,其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医生运用自己的眼、耳、鼻、口、手作为检查工具,了解和分析患者“内八圈”中各圈的现状或主要病症。
二是医生以患者的眼、耳、鼻、口、手作为检查部位,观察了解患者“内八圈”中各圈的和存、相称、和离杀状况。
三是眼、耳、鼻、口、手本部位发生的与“内八圈”中各圈并无直接关联的疾病。
医圈的“五诊合参论治”中的论治,其概念是从医圈的“内外和一”观念出发,将五诊所获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识别以推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疾病和诊断疾病给临床医治提供依据。故“医圈”认为:
头主天,脚主地,眼观七色,耳听八方,口辨物味,鼻分气味,手看其象。各有其圈,圈圈相连,人为整体,命在其中。
四、分 圈 施 治
医圈的“分圈施治”是在“五诊合参论治”的理论指导下,根据各圈的和存、相称、离杀情况,按圈位、病因、属性实施医治。重视整体,立足病圈,观察转归。
医圈中的“圈”包括个体生命自身的内八圈和与其相关的外八圈,以及对内外八圈的分述和补充的“副圈”。例如,内八圈中“气血圈”是由心、脉、肺、气、神、脑组成。它们在和存、离杀、上有着必然的相称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都会影响整个“圈”。“分圈施治“就是在医治时必须考虑个体生命的整体性,不能只看某个”圈内“的某一个点;同时考虑到某个圈与其他各圈关系的变化,做到立足病圈,医治病点,照顾全局。
五、“医 圈”对疾 病 的 分 类
“医圈”对疾病的分类是医圈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把世间的所有疾病分为四个基本类型:一是邪病,二是鬼病,三是神病,四是性病。
(一 )邪病
邪入十五门犯命,内圈不安宁,寒热困之于命。其急缓有别,长短有异。晨邪汗治、午邪血治,晚邪心治。
“医圈”所指的邪病,实属我国传统医学中瘟疫类疾病、现代医学中的传染性和致病菌、无菌性感染类疾病;邪病往往通过器官侵入机体,危害生命。在医治上提倡早期以“汗通”(即发汗解表)为治则医治;中期以“血通”(即清热解毒)为治则医治;晚期以“心通”(即扶正祛邪)为治则医治。
(二)鬼病
鬼病无门入圈,灾祸也。其头与邪神无系,其尾与邪神相关。晨鬼止血,午鬼止痛,晚鬼防邪。
“医圈”所指的鬼病,即为意外伤害事故。如刀割斧砍,虎咬蛇伤,跌打烧伤,车祸战伤等创伤性疾病。此类病不经十五门,可破皮而入,常突发莫测,可丧失,可致残,以疼痛为主。初为创伤,故“头与邪神无系”,后常常合并感染,故“尾与邪神相关”。
在医治上,提倡早以止血为主,中以痛为主,晚以防感染为主。
(三)神病
神病者,情志反常,忧躁缠身。晨时神治,午时兼治,晚时药治,分圈施治乃良医也。
“医圈”所指的神病,多指现代医学中的精神病一类的疾病。这类病与患者物质、精神和性的客观存在及发展形式有关,或因感情脆弱而不能承受意外打击,或因得失挫伤而情绪失控,或因认识差异而狂躁抑郁成疾。总之,其特点均以忧郁狂躁形式出现,其程度因人而异。
在医治上,提倡早期应根据发病原因进行心理医治为佳;中期则以心理医治和药物兼治为好;晚期以药物医治为主。
(四)性病
性病乃山海之源。可山、可海、可子、可女;早不足晚补、晚不足食补、山海不足难补。
性病产生于性,它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相互邪伴,二是遗传缺陷,三是先天不足,四是后天不良。
在医治上,先天不足后天补,后天不足食物补,遗传性疾病不易补。
六、医 圈 对 医 学 的 认 识 与 医 德 标 准
(一)对医学的认识
“医圈”指出:医知命为医,命为医之源,医助命受于圈也。
医学是生命学,没有生命的产生和延续就没有医学的存在和发展。在生命过程中医学犹如生命的一根拐杖,产生于生命,服务于生命。
(二)“医圈”的医德标准
“医圈”对医生强调医德,它以“修阴功积德”为宗旨,把积德作为行医的道德标准。认为,医生的责任就是要为生命助和存,反离杀。黄氏祖先在行医过程中提倡尽一切可能把生命之光投射到病人的心灵。在医道上告诫人们“天堂”和“地狱”是存在的,都在人世间,是人创造出来的,然而,“天堂”的大门只向上医者打开,“地狱”的大门则开向巫医。
故指出:
上医者,知病治无病,治病救人;
中医者,知病治有病,治病养家;
下医者,知病不治病,治病为财;
巫医者,治病不知病,治病骗钱。
“医圈”要求医生不仅对疾病要有正确的诊断,还要有一个对症的治疗;不仅要给病人温暖,还要给予防病治病的知识。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尽管医圈的理论和技术多少年来一直口传心授,一脉单传,保守封闭而鲜为人知,但“医圈”在服务医德上却一直是开放的、文明的。它的“积德”思想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实质是一脉相通的。
第二章“天地八字”、“生命八字”与“医圈”
天地八字与生命八字在“医圈”中被赋予更为具体的含义。
“圈网族形数向力时”、“物神性气血道光温”在“医圈”里转化为生理和病理、医理和药理、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被充分应用于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
一、“天地八字”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圈”在医学中的应用
“圈”在医圈中主要被用作为解剖定位。表现在用“圈”的理论来划分人体的具体部位,解释病灶位置,解释个体生命在和存与离杀过程中的相称关系、临床体征和症状、药物性味、五诊合参论治、分圈施治、理法方药等宏观现象方面。比如,一个人的心、肝、脾、肺、肾、胆、小肠、胃、大肠、膀胱、目、舌、口、鼻、耳、筋、脉、肉、皮、骨、气、血、毛、发、甲就各是一个“圈”,在诊断上定下圈位,治疗上就有的放矢。肝有病就属“肝圈”、心有病就属“心圈”,胃有病就属“胃圈”……
1、 人体结构
“医圈”常常对牛、马、羊、猪、狗、鸡、猫、兔、等动物进行剖、分尸,观察其机体的结构关系和血脉流向等现象。
将人体由上向下划分为八个方位,简称“位八圈”。头圈、颈项圈、肩圈、胸背圈、腰圈、腹圈、骶腹圈、手圈、脚圈。“头圈”分为髓圈和面圈。髓圈分为:髓内圈、髓中圈、髓外圈;“面圈”分为双眼门道圈、双泪门道圈、双耳门道圈、双鼻门道圈和嘴门道圈。
“颈项圈”分为颈圈、项圈。
“肩圈”分为左肩圈、右肩圈。
“胸背圈”分为胸圈、背圈、心圈、肺圈、气路圈、食路圈。
“腰腹圈”分为腹圈、腰圈。还进一步分为胃圈、肝圈、胆圈、脾圈、四型肠圈(小肠、大肠、直肠、盲肠)、左大腰子圈、右大腰子圈、左前尿管圈、右前尿管圈、宫胞圈等等。手圈分为左手圈、右手圈。脚圈分为左脚圈、右脚圈。
“异九圈”是人体由九种不同功能的成分组成的,异九圈:气圈、血圈、脉圈、筋圈、骨圈、肉圈、皮圈、毛圈、甲圈。
可以看出,“圈”的解剖定位和生命体脏器的位置一致,和现代医学的解剖位置一致。圈除了指实质性的脏器定位外,它也指某一范围,比如说上焦圈、中焦圈、下焦圈。
和存与助和存
“和存”是指个体生命对“内八圈”具有正常的反应、调节力、修复力,对外八圈具有正常的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
“助和存”是指利用一切有利因素促使或帮助个体生命对“内八圈”产生正常的反应力、调节力、修复力,对外八圈产生正常的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使个体生命的运转正常,并维持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在“内外圈”中的生态平衡。
医圈以饮食、睡眠、大小便为临床观察主要指征。认为饮食好,睡眠佳,三通顺为“内圈”之主;同时强调调节“内外圈”的和存、离杀、关系的相称,重视气血运行。故医圈指出:
能吃、能睡、能动、能静,三通顺(大便、小便、汗液)、气血和,则命为和存。
助和存则主要强调个体生命的相生因素。离杀是指个体生命过程相克的因素。“杀”为病。
“医圈”指出:杀而不离为病,存而不和为杀;
杀而不存为离,离而无杀为亡。
.
临床上主要是指个体生命失去了自身对“内八圈”的反应力、调节力、修复力,失去对“外八圈”的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致使个体生命与外八圈的依存关系在相称上被打破,生命内圈出现不和,“外八圈”应激力失衡,出现内圈相杀的状况,此时,疾病和死亡必然降临。故“医圈”指出:
内圈不和,外圈水火。
内外不和,水火不容。
“反离杀”是指排除干扰生命和存的一切因素,使生命保持在内外八圈的本能,重现相称之势。所以,反离杀与助和存一样,都是依靠生命的有利因素帮助生命在内外八圈中的正常运转。
“相称”是指生命体固有的调力,相互平衡。医圈中的相称是指个体生命与内外八圈及其“圈与圈”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这种关系犹如天平的砝码,在生命运转中起着调节平衡的作用。个体生命中各圈的关系相称,生命就表现为和存;各圈的关系不相称生命就表现为离杀。医生的使命在于充分运用个体生命中“圈与圈”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的关系,使其在最大时空范围内达到“相称”的目的。
“网”在医学中的应用
“网”在“医圈”中主要用于解释脏腑与脏腑之间的联系,解释病理和生理的关系。
作为医生,在分析病情、解释病症、决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应把人看成一个整体,机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网”中,由于“网”的内在联系,疾病或治疗都在影响全局,特别是疾病的发展和转归也是以“网”的关心运转的。因此,用“网”的理论指导临床就能够在临床诊断治疗上思路清晰、顾全大局,更好地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做到分圈施治。
比如,器官有病为什么会影响肺,肺有病为什么影响心脏,心脏有病为什么又会影响肾脏,肾脏有病为什么会影响肝脏,等等。肺与心脏、肝、胆等是什么关系,肝与其他脏器又是什么关系,等等。
“网”就是解释各脏腑与各脏腑之间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作为医生,应该清楚地知道机体器官之间的网络联系,用网的概念解说病症,考虑个体性,不忘整体性,关系到顾全大局,对症治疗。如果没有“网”这个概念就能形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不可能从全局上分析生理、病理,不可能正确地处理疾病过程中正常的运转和疾病的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与“转归”。因此,在医学上,只有把网的问题弄清理顺,应用娴熟,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和治愈率。
“族”在医学中的应用
“族”在医圈上主要用于病理归类、药物组方和制定治疗方案。
“医圈”认为,人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组成人体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的分工是显而易见的,它们是大圈中的小圈,大族中的小族。不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都是一个“族”。用“族”的观念指导临床治疗疾病,就能对症下药,效果明显。
“形”在医学中的应用
“形”在医圈上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此来鉴别机体的正常与否。
一般说来,机体的病变都会在形态上表现出来,正常与异常在形态上是各不相同的。形态变化异常是疾病的反应,是诊断依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医学就是形态学。
在现代医学中,从大的解剖到微小的结构变化都围绕着“形”,红细胞、白细胞与血小板的区别在于形态,病理组织学、影像学、脱落细胞学都是以形变为中心,正常时均以“形”为“辨”。因此,形变是观察和诊断病情变化转归的重要标志,是医学的度量衡。
“数”在医学中的应用
“数”在医学上主要用以表示生理、病理、药理及其用药剂量的变化和规律。“数”是生命的指征。人体的温度高低、脉搏快慢、血压高低、心力强弱、血液稀稠,等等,都体现为医学应用上的“数”,都是医学的量化。医生从“数”的变化上就能掌握病情的变化;正常值和异常值都是医学判断疾病的客观依据。
“向”在医学中的应用
“向”在医学上主要用于解释固有的生理现象和病理状态,以及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和机体各器官位置的变化,气血走向,各系统的变化等。
医学上“向”的变化常常是确定健康状况、疾病的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把握了“向”变化的方向,就可以把握病情的发展趋势,为保健和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力”在医学中的应用
“力”在医学上主要指机体各生理器官变化的内动因。生命的过程就是力变的过程;生理的变化,疾病的“转归”都是力变的状态。传统医学的“正邪”相争,现代医学的免疫功能,“医圈”的和存、相称、离杀、转归等都属“力”的范畴。
对病人来讲疾病转归决定生命的前途,医生给病人用药就是帮助病人获得战胜疾病的动力(动和存),增强病人体质与战胜疾病的力量,使身体向健康的方向力变,同时,也是增强人体内的和存力,减弱人体内离杀力,利用一切外部因素促成或帮助个体生命对“内八圈”产生正常的“应激力” 、适应力、修复力,对“外八圈” 产生正常的应激力、适应力、利用力,使个体生命的运转正常,维持其与群体生命在内外八圈中的生态平衡。
在机体内“力”和“气”在很大程度上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力”的变化就是“气”的变化,通过“气”和“力”诊病,是医圈的重要思路。
“时”在医学中的应用
“时”在医学中主要是指生命过程的时间变化。比如,发病的时间,治疗的时间,转归的时间等等,都是以时间做记号的。
“医圈”充分应用了朴素的整体观、系统观、网络观和方法论,并以此为导向把医学置于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病理的、心理的范畴,全方位地进行研究探讨。
比如,同时一种疾病——肿瘤,首先,确定它所产生的“圈”属范畴,也就是发病的部位。其次考虑“网”的关系,也就是考虑肿瘤对其他脏器的影响或其他脏器对它的影响,其病因是原发还是继发,源头何处?
在考虑“族”的关心,患者性别,病变何处?良性恶性分辨,病因何在?病情变化,治疗方案正确与否。
考虑病变部位的“形”变。病变部位的形态与正常生理状态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人的总体特征发生了什么变化?
考虑“数”的变化问题,即病变部位质和量的问题,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体重、大小便、汗液、食欲、睡眠、精神状态等有什么变化,用了多少种治疗方案,药物剂量发生什么变化等等。
考虑“向”,即考虑病情发展和“转归”的趋势:恶化,稳定,还是好转?
考虑“力”的因素。
考虑“时”的关系,即发病的时间、季节、区域,治疗的过程,病情变化规律,愈后预测等等。对恶性肿瘤而言各种部位的肿瘤的产生、发展、恶化直至死亡的时间各不相同。
“气、血、道”
“医圈”认为,气、血、道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内部要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运行又与道息息相关,道通与不通是气血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而气血运行的正常与否,是检验生命健康或疾病的重要标志。
天有寒热,地有寒热,人有寒热,命在寒热中。
热极生寒,寒极生热,寒热交错,交点杀命。
临床是表现的各种疾症,绝大多数与寒热有关。故“医圈”指出:
寒病热药补温,热病寒药泻火。
寒者热治,热者寒治。
乃医道之理。
这是医圈重视寒热、调节寒热、防治疾病和观察疾病转归的理论根据之一。医圈的寒病热药补温,热病寒药泻火的治则也是这样产生的。
“医圈”认为:治病先知病,治心先知心,心病同治乃良医也。
医圈强调心理医治和药物医治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医生必须掌握和了解由寒、热之外因素引起患者疾病的各种社会因素,才能坚持“分圈施治”原则。
“在科学领域里,未经论证的理论等于未领到遨游太空的通行证啊!”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肿瘤协会组副组长周兰教授的教诲。
1988年3月19至21日,对于黄传贵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解放军总后勤部的会议大厅里,坐着几十位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他们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这位年轻的军人黄传贵。在一片严肃紧张的气氛中,黄传贵镇定自若,用流畅简洁的语言阐述了“黄家医圈”理论:“黄家医圈”是黄氏哲学医学理论的简称,由于认识世间万事万物和人体疾病均以圈来定位,故称之为‘医圈’。它是黄氏祖先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总结自己和民间防病治病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的一套比较独特而完整的宏观医学理论。“黄家医圈”医学理论是黄氏哲学理论《圈论》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和体现,它是以“中生万物”为核心,以“天地八字”和“生命八字”为主要内容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建立的;所谓“圈”,是黄氏祖先认识自然界的基础和前提。黄氏祖先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有圈,都存在与圈中。宇宙是一个大圈,人就是一个小圈。自然界万事万物都存在着各自不同的圈,并因此而形成大圈小圈、内圈外圈。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生相克,往复循环,奇妙无穷。所谓“天地八字”是指“圈、网、族、形、数、向、力、时,”这八个字是组成自然界万事万物共有的八个因素,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条件,是方法论的公式化、模型化,是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谓“生命八字”是指“物、神、性、气、血、道、光、温”,是黄氏祖先从宏观上解释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范围及相互关系。黄氏祖先认为:宇宙统一于生命世界,生命世界统一于物、神、性,并依赖于外环境的气、光、温,内环境的气、血、道而产生、生存、消亡。
黄家医圈理论是哲学思想与医学实践的高度统一。在诊治疾病时强调“内外合一”、“分圈施治”。“医圈”集天地之灵气,树生命之灵气,融自然与生命为一体,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无论在诊断、治疗、还是康复、保健方面,都展现出了它无穷的魅力……。论证会上专家们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从历史、哲学、文学、医学、天文、地理、高分子化学、微电子学、力学等十几门学科的角度,提出了几十个问题,黄传贵用黄家医圈理论和现代科学的知识,以充分的论据,流畅的语言一一作了圆满的回答。现场诊脉的演示诊断结论与现代最先进的医疗手段诊断的结论完全相符,准确率达96.4%。黄传贵诊脉识病的神奇效果,完全说服了与会的专家教授。黄传贵发掘整理的“黄家医圈”概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韩光部长组织专家论证通过。专家教授们称:“黄家医圈理论自成体系,别具物色,使用范围广,诊断准确率高,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一块有研究价值的瑰宝,是应当深入发掘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论证会后,黄传贵带着专家教授的嘱托,首长的期望,加速研发 “黄氏抗癌粉”,黄氏抗癌粉1到8号药顺利研发成功,动物实验、人体试验均顺利通过,不负众望的是,科学与临床均证实了,黄传贵祖传“包块方”研制的黄氏抗癌粉系列药治疗各种肿瘤,有的肿瘤缩小,有的带瘤生存,有的达到了治愈。
1993年参加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黄家医圈研制的新药“黄氏保肝冲剂”、“黄氏胃仙丹”、“黄氏包块方抗癌系列药品”,在此次国际展览会上荣获三项金奖。
1995年在泰国举办的《95中国医药卫生以及实用技术展览会》上,黄传贵研制的生产的“黄氏包块方抗癌系列药品”、“黄氏仙九冲剂”、“黄氏保肝冲剂”、“黄氏胃仙丹”等9项成果荣获国际展览会金奖。“黄氏包块方抗癌系列药品”经泰国卫生部批准批准,准入泰国市场。
黄家医圈成功研发了72个中药产品,其中俩个获国家准字后号,3个获国家发明专利,67个获地方和军队医药制剂批号。产品参加国内外中草药科技展览获12项金奖,9项银奖。创办了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学杂志》;1994年创办了“黄家医圈东方联合学院”和“云南中医药中等专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黄传贵担任两所学院的校长。毕业生总数达到3897人,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中医人才。
为了更好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黄传贵把黄家医圈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实践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经过了15年的努力,经过20多次修改完善的,《黄氏圈论》于2003年10月30日经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学学会、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医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作家协会、等九个单位的专家在北京论证通过,专家认为:《黄氏圈论》是具有原始性、独创性的医学哲学体系,具有较高的医学哲学价值。
黄家医圈论证会之后,成千上万的肿瘤患者涌向昆明找黄传贵看病和购买“黄氏抗癌粉”。为了方便全国的肿瘤患者看病方便,黄传贵在全国先后与89个医院、门诊部建立了协作关系,极大方便了肿瘤患者能在省内就医购买“黄氏抗癌粉系列药”。还在美国、德国哦、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公司或者门诊部。黄氏祖传绝妙的脉诊手法和“黄氏抗癌粉系列药”神奇的治疗效果,使国外的患者心悦诚服,大家称黄传贵为“东方神医”。不仅在亚洲,而且在欧洲、美洲、大洋州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云南省成立了黄家医圈制药有限公司、黄家医圈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集医疗、科研、教学、生产、营销为一体的集团化产业。
1997年,中央电视台先后4次播出了20集电视连续剧《黄家医圈》,向亿万观众展示了一曲时代精神的赞歌。
黄家医圈当代传承人是穿着草鞋走出大山的穷孩子,从初中、高中、入伍、上军医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有突出贡献的中医专家。40多年来,曾先后荣立军队二等功3次,三等功2次,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专家”、“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第二届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十大科技英才”等众多全国性大奖,海外颁发的各项奖项更是不计其数。